正在发生的未来——由工业4.0解读身边的两化融合
讲个故事吧:
2022年,征战世界杯决赛阶段的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恒温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再次集结。球队教练里皮先生决定为球队建立一套智能医疗保障设备,经过与教练组的商讨,最终选择了运动医疗行业的新锐企业HX公司。该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分别是运动生理学博士、前国家队球员以及工业工程学博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足球。因为球员的伤病和体能的限制,往往决定了比赛的走向,三位最了解人体机能、足球、工业设计的人不约而同的来到一起,创办了专门为足球运动员提供智能医疗保障设备的公司,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吸引技术发烧友参与,以及迅速迭代等方式,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
里皮先生团队为了搭配中国队传统红与白的配色风格,选择了白色风格的配套设备。此外队内体能教练根据以往球员的身体状况和伤病情况,对医疗设备提出了一项特殊要求——根据球员训练和比赛实时情况,在休息时准备好医疗/恢复方案。这意味着设备将实时获取球员体能及伤病情况,并将不同的医疗功能合理组合,在某一球员来到恢复区时,给予特定的治疗恢复。
明确需求后,里皮先生拿出手机,向HX公司发送了智能设备的订单,几乎是在同时,HX公司的生产系统就接到了来自里皮先生家的订单。技术人员从全球设备技术数据库中调出了能够满足国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将其连同订单信息一起发送到了一号生产线上的控制系统。5秒钟后,一台带有射频识别码的液氮冷冻仓经过传送带被送到了一号生产线上,紧接着冷凝器、蒸发器、温控器、主控板、过滤器等零部件也都陆续聚集到了生产线上,并由机器人“卢卡斯”逐一扫描进行组装,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所携带的射频识别码显示着同一个信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医疗恢复设备!
一天后,设备由无人驾驶的小型卡车送货上门。拆开包装后,里皮先生点击了一下设备侧面一个不起眼的按钮,设备底部便伸出了四只可伸缩滑轮,他轻松地将设备推到恢复区,随后,里皮先生开启了设备开关,在设备前方显示屏上输入了供电密码,设备随即接入了球队恢复区的无线供电系统,自动运行起来。
设备智能管家开始从中央数据库下载国足球员个人信息,经过对他们的BMI指数、最新体检记录、病史、伤病记录、训练指数等一系列数据的分析,设备智能管家为每位球员推荐了定制的医疗恢复方案。球员可在自己的手机上调整方案,确定方案后智能管家便列出了所需物资保障清单,例如设备冷冻治疗所需的液氮、球员体征监检测的训练T恤、治疗软组织损伤的NK生产的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含有止血功效的巴曲亭创可贴等,同时利用中央地图定位了附近的运动药品、辅助用品供应商,并根据医疗效果、送货速度、价格等指标进行比较,最终挑选出了综合指标最高的一家。待里皮先生点击了“确认”键后,显示屏上出现了一块指纹识别区域,先后对里皮先生的食指与无名指进行了扫描,确认无误后,设备智能管家接入了球队授权的支付系统,向供应商提交了订单,并完成了支付动作。2小时后,供应商的无人送货车停在了五里河体育场的门口……
最终,国足在智能设备的保障下,以良好的身体状况,挺近了2022世界杯的四强。(最后这句真的只是故事)
得益于工业4.0时代的万物互联,也许故事中的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近期我们听说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工业互联网”,当然还有“两化融合”。对于很多朋友而言,对于这些词确实比较陌生。那么问题来了: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和我们的工作、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歪果仁在做什么?
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就是工业4.0,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业界也称其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与此同时,美国也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
接着,我们的祖国做什么?
早在2002年我国就率先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2007年,我国继续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观念,两化融合的概念就此形成。
2015年3月两会期间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进而在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和德国工业4.0的对标,其中明确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可见,两化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重要发力点。
两化融合在做什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目的是通过在企业内部推行并建立一套管理体系,形成企业长期推动两化融合的内在机制,实现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提升,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从2014年5月开始,在工信部的组织下,在全国大型重点工业企业轰轰烈烈地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贯标试点工作。截至现在,工信部已经发布三批试点名单,贯标企业已达2000余家,2018年将超过10000家。
两化融合对于我们的企业有什么好处?
一方面,企业综合实力认证。企业两化贯标类似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贯标,既是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直接体现,又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认证,对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传播极具价值。另一方面、试点企业占取先机。目前国家层面对于企业两化贯标的定位仍处于试点阶段,取证条件相对较为宽松。先行获得试点认证的企业,将可能在下一阶段的两化融合工作中作为标杆进行(同行业或非同行)市场推广,则标杆企业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占取先机。第三,地方政府资金支持。从2014年首批贯标开始,各地政府通常都有相应的项目资金支持,因此越早进行贯标工作的开展,从地方政府将获取更有利的资金/资源支持。
不难看出,制造型企业的未来将是围绕智能制造、智慧产品全生命周期来发展,对产品、生产方式、装备配置、服务配置、管理配置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化融合贯标的过程就是让企业具备相应的新型能力来适应未来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为了创造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智慧产品,并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需要企业内部按照两化融合贯标的过程来进行全副武装。智能装备是硬件基础,随着企业发展、投入的增加,可以通过金钱来购置。但是,作为智能装备应用的前提,企业内部业务的数字化程度、流程的成熟度、柔性的精益生产方式的应用程度,讲是决定企业能否迈向4.0时代的关键。
企业内外部的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端到端集成(端到端说的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发货流程哦),看似复杂,其实这些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你是否已经在畅想:有一天我们家中的智能管家在夏天即将到来时,为我们自动订购了可以适用于蚊虫叮咬的利多卡因氯已定气雾剂?
或者……
内容来自互联网,侵删